首页 > 随笔

壮族文化,蚂拐节的习俗

蚂拐节是壮族人的重要节日,也叫青蛙节。这一天,壮族人崇拜的不是负责施云布雨的龙王,而是青蛙,这不得不说是一个奇怪的节日。
那么,蚂拐节在壮族文化中的习俗是什么呢?让大家和小编一起看看!

壮族文化,蚂拐节的习俗

找蚂拐
正月初一早餐后,大人小孩成群结队地下田间寻找蚂拐,按照惯例取两个,一公一母。并交给主持此次活动的负责人,将蚂拐放入一个剖开的竹筒中(称为蚂拐棺),绑好,用彩纸贴面。第二天,年轻人带着蚂拐游览村里的每个家庭,背诵他们的祝福。祝贺主年万事如意,六畜兴旺,五谷丰收。

祭蚂拐
正月十五日,在固定的蚂拐坟旁竖起五六米高的彩纸旗,放上祭品,敲打铜鼓皮鼓,祭祀蚂拐。

埋葬蚂拐日期
例如,东兰县巴陵镇的巴基屯是2月初二,金基镇的方法屯是2月初三,而大同乡的切近屯是在正月28日,但都是在正月25日到2月初七。埋葬和拐卖的仪式不同,规模也大大小小。巴基乡巴基屯的仪式是最隆重的。每次活动总有成千上万的人参加,活动内容丰富。以此为例。

早餐后,屯里响起三声地炮,年轻人扛着四面铜鼓在村边高坡上敲打,直到晚上才回家。晚上,全屯男女老少汇集纸旗,举行葬蚂拐仪式。葬蚂拐之前,先取出去年的旧骨头,看看它的颜色。据说骨黄预示着今年风调雨顺,五谷丰收;骨白干旱,五谷道歉,棉花丰收;骨黑导致庄稼、人畜生病。然后,一位老人念诵祭词,埋葬新蚂拐。

化装表演
埋葬蚂拐之前,外村的后生来了。这时,两位老人戴着假面具,裹着破布烂蚊帐,打扮成蚂拐公和蚂拐婆他们在一群戴着七丑八怪面具和棍子的蚂拐男的护卫下走进人群,人们自动放弃了一条三四米宽的过道。约定这条过道直到结束被侵犯。

过道和巡东一周后,蚂拐公和蚂拐婆悄然离开。蚂拐仔留下维护秩序。之后,八字先生、渔夫、卖药郎等角色出现在过道上。他们根据自己的角色用道具表演,祝新年万事如意,消灾除难,风调雨顺,六畜兴旺,五谷丰收。然后两男两女(女的也是男的打扮)在过道上齐唱鬼歌。这一过程在大多数地方已经从简不流行了。

对歌
主持人宣布了歌场的纪律。与一人一起唱开场歌后,蚂拐歌会开始了。十几十对歌手按男女排列,双双唱山歌。内容包括天文、地理、历史传说、风俗习惯、生产劳动等,但大量的歌曲仍然是爱情歌曲,直到天亮,并同意下次歌曲会议结束。到目前为止,整个蚂拐节将在黎明后结束。

您也可能喜欢:
彝族风俗文化内容丰富
烟盒舞的历史溯源和鲜明的特色
维吾尔族手工艺品:英吉沙小刀
苗族文明的重要表现形式之一:诺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