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兰芳是一个家喻户晓的名字,但也许每个人都不知道梅兰芳的故事。你知道他的妻子是谁吗?你知道他的儿子和女儿是谁吗?即使你知道,你知道梅兰芳有后代吗?本期戏剧文化将向您介绍梅兰芳的故事。
梅兰芳17岁时时经历了几件事,这对他的生活要么特别重要,要么具有特殊意义,要么影响了很长一段时间。第一,他倒了;第二,他痴迷于养鸽子;第三,结婚了。
梅兰芳娶的妻子叫王明华,可谓门当户对。她出生在一个京剧家庭,父亲王顺福工花旦,兄弟王玉楼,是著名的武生。王明华能干,能吃苦,能管家,通情达理。刚结婚的时候,梅家梅家并不富裕,她并不太穷,而是尽力做家务。她的手也很巧。梅兰芳有一件过冬的羊皮袍。因为她穿的时间太长,皮板已经破了,但是经过她巧手的缝纫,梅兰芳可以再穿一个冬天。每次看到妻子在寒冷的雪夜坐在床上,用昏暗的光线缝纫,梅兰芳的心充满了内疚和感激。
随着梅兰芳逐渐走红,收入日益增长,看到王明华如此能干,梅兰芳的叔叔梅雨田放心地把家里的银钱交易和日常账目交给了王明华。在她的精心安排下,梅家并不富裕,但也很舒服。
王明华和梅兰芳非常相爱。他们结婚的第二年生了一个儿子,取名大永;一年后,我又生了一个女儿,叫做50。我的儿子和女儿都很聪明。当时,每当梅兰芳散戏回家,她总是和儿媳谈论表演,和孩子们一起玩耍,沉迷于家庭的幸福。
王明华不仅在生活中体贴照顾梅兰芳,在事业上也能给他很多有益的建议。比如《嫦娥奔月》中嫦娥的服装,老戏就是把短裙系在夹克里。在王明华的建议下,创作者参照古代美女图片,将其改为浅红色软丝,将白色软丝连衣裙系在胸罩外,腰部围绕丝带,中间系一条丝带,两边挂着一些玉佩。这种设计后来变成了程式化的服装。王明华也为嫦娥头上的风格做出了巨大贡献。梅兰芳头上的风格最初是从仕女画中取样的,但画中的人物只有正面和侧面,很少有背面。因此,当梅兰芳转身时,背面的风格并不理想。王明华终于解决了这个问题。她的设计是把头发放在后面,分成两个,每个都在脖子附近加了一个天鹅绒做的头把,头把下面有两个假发。
不仅如此,王明华还擅长梳头。梅兰芳第一次演古装戏的时候,总是带着木盒出门去剧院。里面装的是王明华在家给他梳的假头发,因为那种梳子连专门梳头的师傅都梳不上来。梅兰芳上台前只需要把假头发放在头上,一个精致的古代美女形象立刻出现。
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些不知道真相的人误以为王明华是为梅兰芳梳头的。传来传去,假传真。
王明华很可能是在听到这个谣言后才决定真正去后台帮丈夫梳头。在当时的规则中,背景似乎是一个神圣的地方,女性不能参与。王明华敢于打破多年的规则,当然,这需要很大的勇气,所以你也可以看到她的性格。王明华这样做的原因是梅兰芳需要玩古装剧,毕竟,最好提前做;但也想消除丈夫的干扰。
演员走红后,就像夏夜之灯一样,难免会吸引各种虫蛾在身边飞来飞去。演员受到骚扰,影响事业,被诱惑,误入歧途的例子很多。王明华一方面听到了梅兰芳祖母在这方面的教诲,另一方面也很担心,于是毅然为梅兰芳的梳头、化妆等工作做了工作,所以经常陪着梅兰芳。妻子出来了,梅兰芳突然安静多了。
梅兰芳第一次去日本参观演出,王明华也跟着去了。所以那次的成功,也有她的功劳。为了和梅兰芳在一起,王明华在和梅兰芳生了一对孩子后,考虑不周,贸然绝育。然而,由于当时医疗条件差,大永和52个孩子相继去世。从那以后,梅兰芳每天晚上回家,再也听不到两个孩子欢快的笑声,心痛难以形容,但他看到妻子因为怀念孩子形容憔悴不想吃饭,整天躺在床上叹息抑郁,不得不强迫精神,掩盖悲伤,反过来安慰妻子。坚强的王明华自知如此颓废势必影响丈夫的演艺,便安慰丈夫:你忙你的去吧,别担心我,我没事。”
夫妻俩就是这样互相安慰,互相支那些悲惨的日子。
短暂地爱上了刘喜奎
说到梅兰芳的情感生活,大多数人都知道他一生中有三个女人,王明华、福芝芳和孟晓东。很少有人提到另一个女人,刘喜奎。原因是什么?是他们的爱情太秘密了,还是因为他们相爱的时间很短?或者两者都有。
1980年,曹禺说:现在戏剧界很少有人提到刘喜奎。然而,在20世纪10年代和20年代,她是唯一一位能与谭新培和杨小楼唱对台戏的女演员。她比梅兰芳小一岁,1895年出生于河北,从小学习河北梆子,后来又学习京剧。在梅兰芳大量排演时装新剧时,刘喜奎还参与了天津的许多新剧,如《宦海潮》、《黑冤魂》、《新茶花》等。
根据现有资料,梅兰芳和刘喜奎于1915年首次同台演出。当时,袁世凯的外交总长陆正祥几乎邀请了北京的所有名人,包括谭新培、杨小楼、梅兰芳和刘喜奎。《洪羊洞》、《水帘洞》、《贵妃醉酒》、《花田错》四人戏剧。此时谭新培年事已高,梅兰芳已崭露头角。因此,演出结束后,谭老板感叹道:我男不如梅兰芳,女不如刘喜奎。的确,此时的刘喜奎,已经唱红了北京城。据说有她表演的包厢,大的100元,小的50元。一些剧院老板与她签订了演出合同,不能讨价还价,每天直接开出200高价。她的性格很独特,把钱当粪土,她说:我一辈子都不太注意钱,我觉得钱是外来之物,是活的东西。我不想买房子和土地。为什么我要这么多钱?我的兴趣是多做艺术,改革旧戏班的坏习惯。”
面对权势,她不卑不亢。刚进北京的时候,她被袁世凯召去演唱会。袁二公子对她百般纠缠,她嗤之以鼻;袁世凯想让她和客人打牌,但她严厉拒绝了;袁三公子威胁说:我不结婚,我等刘喜奎,我要等刘喜奎结婚。她无视。在如此复杂的环境中,她坚持自尊,保持纯洁。她公开了自己的做事原则:不给任何大官拜客;不灌唱片;不照戏,不照便装;不做商业广告。她独立、自尊、自强的个性受到梨园界人士的尊重,受到梨园前辈老艺人的喜爱。出身于田际云和票友的孙菊仙就是其中之一。
孙菊仙(1841-1931)是京剧老生行中的后三鼎甲之一。他来自天津,名连,又名学年,号宝臣,人称老乡亲,因身材高大,又称孙大儿。他出生于1841年,比梅兰芳和刘喜奎大约半个世纪。45岁时,他被选入宫廷升平署,常进宫唱戏,长达16年。在宫中,他不仅唱得好,而且会讲笑话,所以很受慈禧的青睐,经常被奖励。
民间传说光绪皇帝也很欣赏孙菊仙,因为孙菊仙也能反串老旦,所以称赞他为老生老旦第一人。每次孙菊仙入宫唱戏,光绪皇帝总是亲自入座乐池,为孙打板伴奏。恐怕只有孙菊仙才能享受到这样的待遇。庚子年,他的家在八国联军的战争中被烧毁,两个妻子相继去世。孙菊仙心灰意冷,带子孙南下上海,与人合办天仙茶园、春仙茶园等。这时,他基本上脱离了舞台。民国后,他偶尔会回到北京,参加一些义务戏。
田际云和孙菊仙非常担心刘喜奎的处境。他们都认为她应该尽快结婚,以摆脱不好意思的人的纠缠,但他们不想看着她过早地离开舞台,因为她年轻有美好的艺术前景。他们想让她嫁给梨园里的人。天际云想到的人是昆曲演员韩世昌;孙菊仙想到的人是梅兰芳。相对而言,刘喜奎更倾向于梅兰芳。事实上,他们确实有过短暂的恋爱经历。
据刘喜奎自己回忆,两人恋爱的时间是在她20岁的时候,也就是1915年左右。她说:我二十多岁的时候,名气大了,问题复杂了。首先,我遇到了梅兰芳,他爱我,我也喜欢他。这时,梅兰芳在两次赴沪演出,又创排了几部时装新剧后,名声大振。在外人眼里,一个名男旦,一个名坤伶,是相当般配的。那他们为什么又分手了呢?
显然,梅兰芳此时有一个家庭。他们分手的原因是什么?刘喜奎在事后的回忆录中说,当他们分手时,他没有提到这个原因。事实上,虽然这是刘喜奎的第一次恋爱,爱情对象是梅兰芳,但她最终还是分手了。她回忆说:经过反复的痛苦考虑,我决定牺牲我的幸福来帮助别人。
当时,她对梅兰芳说:在我的生活中,我从来没有爱过一个男人,但我爱上了你。我想我一定很高兴和你住在一起。在艺术上,我预计你会成为一个优秀的演员,如果社会允许,我也会成为这样的演员。所以我预感到身后会有很多恶魔伸出手来抓我。如果你娶了我,他们会对你生气,甚至毁掉你的未来。在我看来,与艺术相比,生活总是排在第二位。这就是为什么我决心牺牲我的幸福。我是一朵从石头裂缝中迸发出来的花。我经历了困难和危险,我准备迎接更大的风暴,所以我只能永远珍惜你。”
梅兰芳问:我不娶你,他们不会伤害你吗?
刘喜奎说:宁为玉碎,不为瓦全。
沉默了一会儿后,梅兰芳说:我决定尊重你的意志。
于是,两人分手了。对刘喜奎来说,这成了她一生中最遗憾的事。许多年后,她回忆起这段经历,说:我拒绝了梅先生对我的追求,不是我不爱梅兰芳先生,相反,因为我非常喜欢梅兰芳先生的艺术,我知道他将来会成为一个伟大的演员,所以我忍受了巨大的痛苦,拒绝嫁给他。虽然我当时很年轻,但我很理性。我分析了当时的社会。我觉得如果他和我结合,可能会毁了他的未来。”
后悔是遗憾,但刘喜奎说她从不后悔。从那以后,她一直默默地关注着梅兰芳。当梅兰芳在抗日战争期间准备明志时,她真诚地钦佩她;当梅兰芳享誉世界时,她感到骄傲和自豪。新中国成立近40年后,她被邀请到中国戏曲学校当教授。这时,她又见到了梅兰芳。抗美援朝时,他们又在同一出。时过境迁,往事如烟,过去的一切,都成了过去。
伴随一生的福芝芳
梅兰芳的第二任妻子是福芝芳。他们第一次见面是在1920年的一次堂会上。当时梅兰芳前演《思凡》,后演《武家坡》,中间的戏是福芝芳参演的《战蒲关》。梅兰芳对这个15岁的女孩有很好的印象。她觉得自己很大气。她可以用《水浒传》中宋江见玄女时描写的自然妙目,正大仙容来形容。她还看到她直率、礼貌、认真。经过仔细询问,福芝芳正在向吴菱仙学习青衣。吴菱仙对梅家有感恩之心,梅兰芳的婚事他不会不在乎。此外,梅兰芳是他的启蒙,福芝芳也是他的女徒弟,徒弟徒妹,一门二徒,如果能结婚,当然会为老师高兴。当吴先生得知梅兰芳对福芝芳也有好感时,有一天他借口去梅家借《王宝川》的书,带福芝芳一起去。梅家见了漂亮安静的福芝芳,很喜欢,马上请吴菱仙去福家说媒。但是媒体的过程似乎并不是很顺利。
福芝芳出生在北京的一个旗人家庭,父亲早逝,与母亲相依为命。福母福苏思用牙签等小手艺维持生活。虽然她寡居多年,但她仍然保持着满族妇女着满族妇女自尊和自我完善的性格。当她听说梅兰芳有一个妻子时,她说:虽然我家很穷,但我女儿不是阿姨。梅家得到回复,赶紧商量,然后向福家报告:梅兰芳肩挑两房。福芝芳入门后,梅家会把她当成前妻,不分大小。福母这才答应了这个亲事。1921年冬,梅兰芳与福芝芳成为秦晋之好。
王明华原知梅兰芳对梅家香火负责。他只会后悔自己当时的冒险,叹息自己的命运。他不会反对梅兰芳和福芝芳的婚姻,也不会怨恨梅兰芳。她也知道梅兰芳是一个有情有义的人,不会抛弃她,所以她对福芝芳也很友好,相处得很好。细心的梅兰芳洞察了王明华复杂的心理。为了不让她难过,他在新婚之夜陪着王明华的房间说了些什么,然后说:你休息一下,我过去了。王明华是个通情达理的人。看到梅兰芳如此体会她的心情,她自然非常感激。她说:快去,别让人等。
福芝芳非常尊重王明华。当她生下大儿子时,她立即提议继给王明华,并亲自把儿子送给王明华。王明华给宝宝缝了一顶小帽子,把孩子送回了福芝芳。她对福芝芳说:我身体不好,请姐姐照顾好梅家的后代。王明华因肺结核病经无法治愈,身体虚弱。后来为了养病,她一个人去了天津,最后死于天津。福芝芳得知后,叫儿子到津迎回灵棺,将她埋在北京香山碧云寺北麓万花山。
梅兰芳和福芝芳关系很好。为了支持丈夫的事业,福芝芳嫁入梅家后放弃了演戏,专心照顾丈夫和孩子。闲暇时,她在丈夫的帮助下读书认字。梅兰芳特意请了两位老师教她读书,把她的文化提升到了读古文的程度,这也说明了她的聪明。因此,她不再局限于贤妻良母的角色,而是像王明华一样成为丈夫事业的好帮手。她经常和梅兰芳一起阅读、绘画、修改和整理剧本,经常去剧院后台做一些化妆和服装设计工作。即使演员之间有矛盾,她也帮助梅兰芳一起说话。
表演结束后,梅兰芳最喜欢去的地方是万花山,也许是因为万花与他的字万华谐音。他在山脚下买了一块地,然后种树盖房,取名雨香馆别墅。早年,这是他躲避世俗纷扰修身养性的地方,后来又是前夫人王明华的埋葬地。20世纪50年代末的一天,他和妻子福芝芳再次游到这里。不知何故,他突然说:我觉得我死后最好把它埋在这里。福芝芳以为丈夫随便说,便接口道:百年后你还没有被邀请到八宝山革命公墓。梅兰芳无忧无虑地说:我如进八宝山,你该怎么办?听了这话,福芝芳的眼泪几乎夺眶而出,她才知道梅兰芳是为了她永远在一起的。后来,梅兰芳的墓地就在这里,两边是他的两个妻子。
戏剧大全:著名名家有哪些?
什么是佛教文化
评剧早期流派创始人
维吾尔族有哪些风俗习惯?